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看懂宝宝的涂鸦了吗?来学学解密孩子各个阶段的画(二)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2-10-09




小舒说:


了解了孩子艺术发展的规律,再看孩子的画作,那些看似“无厘头”的乱涂乱画也一下子变得很有趣了,原来这些画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和他们的小脑袋瓜的所思所想。


发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小进步都是很甜蜜的事,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挑选出那些“跨入新阶段”的作品作为他们成长的纪念了。


儿童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涂鸦,父母在绘画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些什么帮助,如何和他们对话等内容,发表在之前的文章中了(是今天推送的第二篇),今天这篇文章讲的是孩子艺术发展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早期的象征意义

出现人物形象


在这个年龄段,画作中所有的动作和物体都直接和孩子相关。

- Viktor Lowenfeld 


还处于第一到第三阶段的幼儿的涂鸦都是简单的图形或者线条组合,还没有具体的形象,图案本身是没有象征意义的。


到了3、4岁左右,小朋友的艺术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开始能够把圆圈和其他线条组合起来。这时他们的画里开始出现人脸,或者像人的形象,早期的象征意义开始出现了。可以说,从这时起,孩子开始真正意义上地“画画”了。



1
出现“蝌蚪人”


孩子们一开始画的人物可能是“蝌蚪”,“头-脚”相连。孩子一开始画的人像常常都非常抽象,经常会缺少脖子,身体,手,手指,脚或者脚趾等等。孩子画的像蝌蚪一样没有身体的爸爸和妈妈,可能看上去都差不多,区分不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

没有身体的蝌蚪人


(蝌蚪人一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呢?)



一些理论被提出来解释“蝌蚪人”现象,为什么孩子们一开始画画时常画出这种不完整的人像。一些专家认为,孩子忽略一些身体部位的原因是对人体结构和这些结构如何组成的还不够了解。而另外一些学者又认为孩子们其实并不看他们画的什么,而是看到其实是处于整体中的简略的形状,发现它们可以组合起来,象征生活中的物体。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们只画出那些最关键的能够体现出这是“人”的部位。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和老师应该多让孩子玩一些让他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游戏,这样孩子在作画时能够画出来更多身体部位。比如,如果孩子画的任务没有手臂和手,可以和他玩用手接球的游戏,然后让他画他自己接球的画。如果要画的需要用到手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把手臂和手画出来。不过,仅仅是让孩子画出“用手接球”还不够,他们需要真的先玩了接球的游戏,先感受到这个游戏用到手的细节,才有可能画得出。



2
图形的变化



4-5岁的孩子,会有很多画画的经历,他们可能每次画出来的事物都不一样。有时候他们会创作出一些很特别的某个人的特征或者某种经历。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画了一个非常夸张的脚来代表走路。

(一个4岁孩子画的正在走路的人)


还有一个4岁孩子画的家庭画像里,画了长着胡须和超长手臂的爸爸,来表达爸爸用手把她抱起来的感觉。她还画了有身体和脚的妈妈,但是没有手臂,而她自己和她的兄弟都只有头像。这样的画更着重描述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所思所想,或者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他们实际看到的。


(4岁孩子画的全家福)



有不少研究证据表明,那些画出没有身体的人的孩子显然都可以认出这些部位,创作一副像真实的人的画这样的想法对4、5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没有兴趣要这样做。通常要到7岁或8岁孩子才会有类似的想法。



3
艺术和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出自一个4岁半的男孩,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比较典型的作品。头画的非常大,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头部的功能很重要,因为这是用来吃饭和可以不停说话的地方。通过画画或者涂绘,孩子可能会反复地画出自己,直到得到一个满意的自画像。艺术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了孩子完成自我认识。


当准备画画或者用颜料涂绘时,父母或者老师应该考虑到4、5岁的孩子会教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鼓励孩子画和他自己有关的主题会让孩子更加受益。和孩子谈他们的经历,比如和家人有关的经历,在学校的经历,和朋友或者宠物相处的经历等,可以促使他们开始作画。主题包含“我”,“我的” ,比如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画的主题有,“我去上学”,“我的一家”和“我和我的朋友在玩”。




4
幼儿的空间感


随着孩子对周围的世界越来越了解,许多组成他们的周围环境的事物开始出现在孩子的画作中。但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画很少会有正确的比例或者位置,或者也不会像真实世界里那样摆放、组合。 学龄前孩子的画里,事物会随机“漂浮”在画面里。



虽然这种空间关系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错误的,也没有三维立体结构,但不应该认为这是孩子画错了,应该赞赏他们诚实地把物体组合在画面上,应该为他们能够创作出二维的画作感到高兴。另外,如果你去看一些文化中的或者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你会发现艺术创作中的描绘的空间并没有对或者错。


在这个年龄段,画作中所有的动作和物体都直接和孩子相关。

- Viktor Lowenfeld 








第三阶段:象征意义的年代



当一个正常的孩子发现了画面和想法的联系,给形状赋予意义,这时形状便开始具有某种象征。

- Al Hurwitz & Michael Day 



到了5,6岁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比如房子,树,或者是人,都建立了相对应的图形符号。这些符号来自于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抽象理解,而不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上的,所以这些符号也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在下面两幅作品中,这两个孩子对“人”的刻画就有显著的区别。


(我的一家)


5到6岁的孩子在描绘“人”的形象的时候,通常都会在适当的部位画出明确区分的头,躯干,和四肢。有些孩子,甚至会刻画例如手,脚,手指,鼻子,牙齿和衣着等等的细节。正如上文提到的,即使孩子的画作中缺乏对细节的刻画,也不需要担心。孩子可能只是在描绘特定的活动和环境时,忽略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细节。





一旦孩子为一个特定的个体建立了一个固定的符号(或形象),这种符号就会在孩子的画作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除非出现了一些特殊的事情,使得这个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改变了。孩子会刻意的夸大,改变或修饰一个“人”的特定部位,来展现这个人的特殊身份或是其正在参与的活动。通过对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的接触和了解,也会刺激并改变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变。例如,5-6岁这个年纪孩子们就特别喜欢在各种运动和讲故事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



1
基线的出现


在5到6岁的孩子的画作中,一个更显著的变化是出现了用来表达物体的空间位置的基线。




和早期的画作不同的是图画中的物体不再是随意的满天飞了。孩子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创作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和这些物体独有的空间位置。



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把人物,树木和房子之类的物体排列在纸张的边缘。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在纸上简简单单的画一条线就可以描绘人物和物体所处的位置,例如地面或是其他的空间。后来,在同一画作就可能出现多条基线来排列不同的人物和物体。当孩子想要在画面中距离的概念时,就会出现两条或者以上的基线。在很多不同的文明和时代中,这种展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方式也会在成人的画作中出现。


(有两条基线的画)


随着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他们会想要更加真实地表现空间感。因此,在年纪大一些的孩子的画作中基线最终会消失,被地平线所取代。



2
特殊的视觉效果


除了基线以外,孩子们会想出更多天才的方式来在画作中描绘“空间”。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在一张或者一些列的图画中表现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有一些学者把这种手法称作时间和空间的陈述,这是孩子们在利用画作来讲故事和表演。大约从5岁左右,孩子会开始喜欢用画作来叙事,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可能会越来越喜欢这么做。


另外一种5岁或6岁的孩子开始采用的特别的绘画方式是“X光画”——具有透视效果,一些物品是透明的,是可以看到内部的。一般来说,如果画面里,“体内”的东西比较重要时,孩子可能就会把外部的东西画成透明的。



比如说,孩子通常会用这种方式来画他们的房子、学校和车。这幅画就是一个5岁孩子描绘的家人和怀孕的妈妈。注意看,画里还有联系妈妈和胎儿的脐带。这幅画就非常棒地展示了孩子是如何把他们的知识表达在图画里的。

 

(5岁孩子画的全家福,中间那个橘色腿的是怀孕的妈妈)




小舒说:

在教育问题上,“科学的”指导还是显得太少了,因为孩子们是如此不同,我们的家庭环境也千差万别。但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可以做的是,为孩子的每一次创作感到高兴。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创作,也学着欣赏他们的作品。试着不要去给孩子下结论:应该如何,不应如何,有没有天分……不去定义他的作品,不去影响他们的自由创作,毕竟,这是他们的作品,是他们的成长。


留心孩子画的画,看看他在哪个发展阶段了,选一些代表他们成长的作品珍藏起来吧,成长只有一次,而且,他们成长得可快了!





________To be continued________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

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

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